249建站之家:代码结构及一些代码规范建议

一些感悟


代码结构和规范关系到项目的可持续维护以及维护的周期,非常重要,但真正重视并落地的很少

经典的MVC模式一般都能说出来,但真正落地到项目代码结构的时候,却缺少思考

当写代码和找代码让人感觉别扭的时候,就该考虑如何去优化了

一切皆对象,在规划代码结构的时候也需要有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

很多张口就是高并发、大数据、高流量等之类高大上词汇的人,缺很少注重代码的基础结构,写出的代码很难让人轻易上手

如果代码结构和规范做得好一点,一般项目有一两个顶梁柱再加一些新手就完全可以搞定。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成本,也可以快速培养新人,新加入的成员也能快速融入


以下是整理的一般类型的项目代码结构,仅供参考。部分模块是使用spring boot开发项目的命名,但总体结构思路是一样的,如果不使用spring boot开发项目,只是修改一下名字即可


建议的包结构及简单说明


itopener-parent:顶级maven parent,配置统一的maven插件、依赖包版本管理等

itopener-demo2-model

itopener-demo2-common

itopener-demo2-web

itopener-demo2-api

itopener-demo2-work

itopener-demo2-views

itopener-demo-model:maven模块,存放与数据库表对应的域对象及其枚举定义、查询条件、mapper及操作等

itopener-demo-common:应用的公共模块,主要存放公共的service操作,方便web、work、api等模块公用

itopener-demo-web:web模块,提供web服务(针对有页面的web服务端)

itopener-demo-api:api模块,对外提供http协议的服务(供其他系统调用,无页面)

itopener-demo-sdk:sdk模块,主要存放对外提供的接口的辅助类,如入参出参、调用方式等。接口调用方和提供方公用的模块

itopener-demo-work:work模块,应用所需的自动任务

itopener-demo-views:views模块,纯前端静态资源,方便前后端完全分离

itopener-demo-gateway:应用网关,用于鉴权、配置路由、负载均衡、重试等

com.itopener.demo.model:po对象,与数据库表一一对应,可以增加关联对象的属性,方便返回数据,如订单表关联订单明细表的多条数据,则订单类里可以增加一个订单明细的List属性,但严禁增加查询条件,所有查询均使用conditions包对应的对象作为查询条件(只有一个查询条件的可以直接以条件作为参数,如select(long id)、select(UserCondition condition)

com.itopener.demo.dao:mybatis对mapper的操作,建议使用sqlid的调用方式,更灵活,公用性更强

com.itopener.demo.mapper:mybatis的映射文件,与数据库表一一对应

com.itopener.demo.conditions:查询条件,建议每个表都对应一个查询条件,包含分页、排序、like条件、between条件等属性

com.itopener.demo.enums:model对象中属性对应的枚举,属于model的属性,而并非全局公用,很多人会放到整个项目的公共模块,我认为有点过度设计

com.itopener.demo.common.service:公共的service

com.itopener.demo.Application:应用启动类

com.itopener.demo.config:存放应用的配置

com.itopener.demo.controller:控制器

com.itopener.demo.service:应用的service,通过调用dao或公共的service组合成controller需要的业务

com.itopener.demo.vo:请求参数和返回值对象

com.itopener.demo.vo.converter:vo与model之间的转换器

com.itopener.demo.enums:返回值相关的枚举定义(根据实际需要定义,非必要)

com.itopener.demo.Application:应用启动类

com.itopener.demo.config:存放应用的配置

com.itopener.demo.controller:控制器

com.itopener.demo.service:应用的service,通过调用dao或公共的service组合成controller需要的业务

com.itopener.demo.vo:请求参数和返回值对象

com.itopener.demo.vo.converter:vo与model之间的转换器

com.itopener.demo.enums:返回值相关的枚举定义(根据实际需要定义,非必要)

com.itopener.demo.Application:应用启动类

com.itopener.demo.config:应用的配置

com.itopener.demo.service:应用的service,通过调用dao或公共的service组合成work所需的业务

com.itopener.demo.work:调度任务

static:静态资源,如:js、css、jpg、html等

templates:前端模板页面,如:html、ftl等(如果使用纯html则不需要此包)

com.itopener.demo.Application:应用启动类

itopener-lock-spring-boot-starter-parent:单个starter的parent,方便单个starter的管理,如:单独对此starter进行优化升级

itopener-druid-spring-boot-starter-parent

itopener-lock-spring-boot-starter:spring boot 的starter,使用的时候依赖此模块

itopener-lock-spring-boot-autoconfigure:spring boot starter的自动配置模块

itopener-druid-spring-boot-starter

itopener-druid-spring-boot-autoconfigure

itopener-utils:全局公用的工具类,如:加密操作、集合处理、字符串处理等等

itopener-framework:基于框架的统一的封装,比如:拦截器、controller返回对象、BaseController等

itopener-spring-boot-starters-parent:自定义封装spring boot starter的parent,方便统一管理。此目录即公共组件库,存放各种封装好的组件,以便使用

itopener-demo-parent:应用的parent,方便项目的统一管理

itopener-demo2-parent:另一个系统,与itopener-demo-parent一致


说明


此代码结构是使用spring boot、spring cloud作为主要开发技术。如果不使用spring boot + spring cloud,大体结构类似,比如:maven模块的划分、model/view/controller对应包的划分

model模块可以使用工具根据数据库表结构自动生成对应的文件

代码结构中的接口是http形式的接口,如果是rpc方式,api模块做对应调整即可


代码规范和结构的几点建议


service不需要接口,直接写java对象,区别在于spring会使用cglib作为代理的生成方式(如果是写接口和实现类,会使用jdk代理)。理由:在应用内部的各层次(controller、service、dao)之间进行调用,每次修改都是在应用内修改,不存在接口的调用方和实现方单独升级的情况,如果同时去修改接口和实现类,显得很多余;如果是应用之间的调用,必须定义接口。(个人认为原因可能是所谓的面向接口编程被过度理解和使用。应用内如果有一些复杂的业务逻辑,可适当考虑使用接口+多实现的方式,如遇这些情况,多参考设计模式的一些思想)

如果service需要写接口,接口以I开头,实现类以接口名去掉I命名。有的实现类会以impl结尾,个人认为没有必要。理由:impl表示的是类的层次结构,这个在包名上已经体现出来,并且类名应该主要体现实现的业务(见名知义),再有service的类名已经以service结尾,体现出了分层的意义,没有必要在命名上重复体现

mybatis的mapper建议使用sqlid的方式调用,这样能提高mapper.xml内代码的重用性;如果用定义接口与mapper.xml的id对应的方式,只能一一对应,不方便公用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